為進一步繼承、發展和繁榮凱里市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中小學校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凱里市以構建“和諧凱里”為根本要求,以弘揚民族文化、促進各中小學校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為目標,加強部門協作,培養和提高青少年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打造“學在凱里”教育新品牌。
一、出臺遠景規劃,制定實施方案。本著“立足實際、試點先行、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各具特色”的原則,結合實際,與市民宗局聯合制定了《凱里市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進校園三年規劃》。《規劃》制定了總體目標,明確以市職業中學、市民族中小學為試點和龍頭,逐步在城區及各鎮(街)所在地中小學開展以民族體育、民族音樂、民族舞蹈等為重點內容的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及各項培訓。
二、加大經費投入,優化資源配置。將少數民族教育專項經費列入市級財政預算,每年劃撥70萬元主要用于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學校購買民族體育器材、民族音樂樂器、民族舞蹈道具和服裝、民族繪畫所需材料等,不斷充實民族文化進校園的資源配置,實現了從學前到高中的均衡、協調發展。2021年,振華中學、凱里二小、灣水小學、市十三幼兒園等21個單位分別獲得3-5萬元不等的少數民族教育專項資金補助。凱里實驗中學、凱里一中分別獲得省級民族資金15萬元和20萬元支持。
三、加強部門協作,立足試點先行。對各級民族文化進校園項目示范中小學進行命名掛牌實施,積極采取措施將全市優秀的民族體育、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書畫、民族服飾等引進校園、引入課堂和課外活動。近年來,首先在城區和鄉鎮中小學、職業學校選擇基礎條件比較好、影響面比較廣的點進行試點培育,對典型經驗重點推薦,以點帶面逐步推開。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0余所學校將民族文化統一納入教學日程。
四、創新工作思路,彰顯辦學特色。一是將民族民間文化列入社團活動的內容,學校每班每周開設一到兩節民族文化地方課程,介紹本地少數民族民風民俗、傳統節日、民族歌舞、民族歷史等;二是將民族民間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思想品德和音體美課程當中進行教學;三是課余時間開設民族文化興趣班和組建學校文藝隊、體育隊,由專業教師進行輔導;四是學?;蚋骷壊块T組織一些活動或比賽進行民族文化學習成果的匯報和展演。五是將民族歌舞(如舟溪小學蘆笙曲搭配蘆笙舞、三棵樹小學苗族飛歌搭配錦雞舞、灣水小學苗歌搭配苗族武術等)引入課間操教學活動;六是針對低年級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雙語教學(如格河小學),利用母語對漢字注音釋義。
五、樹立示范典型,打造文化品牌。一是著力培植民族文化項目建設,抓好民族文化進校園項目示范及成果展示展演。我市現有省級民族文化進校園示范點2個,州級示范點3個,市級示范點11個。二是充分利用本地民族文化資源,注重學生藝術素質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打造校園民族文化品牌。近幾年來,部分民族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通過摸索和實踐,校園民族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如凱里十一中畬族武術項目,凱里實驗中學的龍舟、獨竹漂水上項目,凱里三中的板鞋、高腳競速、射駑、陀螺、項目,振華中學的高腳競速、射駑、押枷(大象拔河)、蹴球、射駑項目等,這些學校民族文化項目獨具特色、亮點紛呈,在全市中小學中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